曾经以为爱情就是心动的感觉,所以一直宽恕自己,没有遇见,没有心动,没有吸引……只到不得不面对婚姻的年龄,似乎才开始深思。明白自己所谓的感觉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到来,即使到来也有可能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只是喜欢上一种自己定义的爱情,依恋上了这种想象中爱情的感觉。这种感觉让自己活在真空中迷幻了。
于是开始思索爱情到底是什么?而爱情的到来就一定会成就一段美好的情感吗?爱情带来这段情感就一定能成全一份稳固的婚姻吗?稳固的婚姻就是情感的终极吗?其实一切都是变幻的,也是未知的,所以幻想永远没有意义,只有尝试才能带来经验及总结的价值。只是最近忽然有太多感悟。
最近在看一些抗战时期的影片,忽然间就被里面穿插的爱情所感动了,简单质朴。也许是因为所处的shidai与背景,可以让人抛开物质与财富的层面,而更忠于内心的感受,这种情感就相对纯粹许多。而在我们当今生活的这个以财富和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这样的情感显得异常纯净朴实,而让人特别感动。
那个年代的爱情,羞涩,纯净,质朴,美的感觉从来都是因为感性,而这个年代的我们越来越理性了,注重精神感受的人会被嘲讽,注重物质享受的人才会被贴上正常的标签。所以我们越来越压抑自己的感性,而培养自己的理性。一切都被物化,越来越坚硬,冷漠。而内心深处的柔软只能深藏,却在顽抗,想找到一个出口。
我想最近的《山楂树》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应该也是这部电影定位为史上最纯美的爱情的原因吧!虽然这样的噱头有点过,却喊出了人们心底的渴望。
放眼我们所处的社会,异常迷茫,对于太多的现状,都很疑惑。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心底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却又都在行使着伪恶丑的行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内心顽抗的事,活得言行不一。所有的人对于爱情或者情感,似乎都感觉越来越无力甚至扭曲。
一边去用力怀念,一边又努力遗忘。
一边去用力崇尚,一边又狠狠鄙视。
一边去用力相信,一边又异常置疑。
不明白我们到底是怎么了?活的如此纠结不安。生命开始越来越疲惫,灵魂开始越来越不安。
也许从历史开始前进的那一步起,从人类诞生文明的那一天起,从人类开始为生存努力,开始沾染物质与财富那一刻起,所有的情感就已经没有所谓的纯粹可言了,所有纯粹的情感永远都只属于精神与灵魂,而人类的文明发展却是依靠越来越物化的方式推动着。
所以从来不奢望纯粹,那是乌托邦意识,只是相对的纯粹也越来越缺失,越来越远离,在环境造就的这种物质与财富意识越来越浓的今天,一切都披着虚伪的外衣,让人迷惑,真实是否还存在?我们的灵魂就像活在真空中,存活的很困难。所以忽然开始怀念一切的原始与自然,那种天然的、粗砺的、蛮荒的因为更接近真实而让人向往,所谓的开化的文明的一切似乎都让人生厌。
文明有时候是一种束缚,捆住了我们的真诚与热情,却激励着我们的虚伪与冷漠,是一切欲望的源泉。
也许真的是shidai造就的悲剧,不管是情感或者生活,身体或者思想,每个times都其所要面对和承担的东西,有其利与弊的双面性,有所得与所失的矛盾性。想要追求忠诚而自由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因为shi代决定了我们的意识和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宿命,而我们也只能用自己无奈的命运来顺应并做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代价。
就像我们在怀念抗战时期相对纯粹的爱情的同时,伴随着他们所要承受的物质层面的苦难也许真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想象的,缺吃少喝,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还要为了理想而生存和奋斗,那需要有多么强悍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忍受那样恶劣的生存条件,并怀揣美好的情感。所以那个时期的人们心底所埋藏的精神能力是非常强大和具有爆发力的,这也就是那个年代不缺乏激情,不缺少感性的原因吧!
反倒是生活越来越安逸的这个年代,人们只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一种安定的生存状态而忙碌和疲惫着,所谓的激情也绕不出这个层面,更多的是理智在控制着我们精神的自由。过于理智使我们越来越冷静的对待情感,爱恨都不敢太投入,因为怕自己贴上异类的标签。
如果说,我们很怀念做为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日子清贫却知足,生活简朴却踏实,精神贫乏却安定。那么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注定了要承担在经济上变幻,精神上的不安,生活上的迷乱,灵魂上孤单的这种现象,因为所对应的我们所拥有着相对富裕的物质,丰盛的生活,多元的精神。
只是,shidai给予我们的环境,似乎孕育着更大的嘲讽,在这样开放而多元的环境里,一切似乎都是对立的,且是尖锐的矛盾着,似乎面对着太多的出口却又找不到出口。
|